信阳毛尖品鉴网

苏东坡揭秘:团茶为何被称为“八饼茶”?

10-26

苏东坡揭秘:团茶为何被称为“八饼茶”?


上次写过资深茶客陆放翁,再宕开写,在宋朝诗人中,恐怕除了陆游,苏东坡是写茶诗较多中的一位。苏东坡共写有茶诗84首,写遍了他与茶的各种感受和因缘。

陆羽的《茶经》虽然写于唐代,但喝茶成为百姓生活须臾不可离的方式,还要属宋代。我在上篇文章写过,宋徽宗赵佶写过《大观茶论》,对制茶全过程很有研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朝野都以煎茶、饮茶为乐。

苏东坡写诗,饮茶给了他很多灵感,也许没有茶,很多诗就胎死腹中了。“诗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泻汤旧得茶三味,觅句近窥诗一斑”,觅句须有茶陪伴,不然哪里来得那么多妙句呢。

东坡曾是皇帝近臣,皇帝也经常以茶相赠,表示器重。他写过:“上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这“头纲”是指惊蛰前或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贡茶,那是皇帝本人和嫔妃们才有机会得到的,苏东坡也能分到“八饼”,这待遇不低啊。

那时的贡茶大都来自建溪。苏东坡说:“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宋徽宗赵佶喜欢福建茶,他在《大观茶论》中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盛。”

建溪是福建闽江北源,主要流域是在宋代建州的属地,所以这里的建溪主要是指建州。建州盛产茶叶,号建茶,梅尧臣在《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中写道:“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比来唯建溪,团片比汤饼。”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也说:“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下诏令在建安北苑造茶进贡,史称北苑贡茶。

为啥叫“八饼茶”呢?欧阳修在《归田琐记》中说得很明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你看,这建溪的新茶饼苏东坡都能分上一斤,说明待遇够高吧?除了皇帝恩赐,还不时有朋友以茶饼相赠,他在《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中写道:“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

那时的茶叶都压成饼状,茶饼上因为印有龙、凤花纹,印盘龙者被称为“龙团”或龙茶、盘龙茶、龙焙,印凤者称“凤团”或凤饼,又分为大龙团、小龙团,大凤团、小凤饼等。所以,在苏东坡的诗句中,我们看到过“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说明当时因为朝廷的提倡,喝龙团还是很普遍的。

那么,什么是“雀舌”呢?《大观茶论》中说:“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者为次之,余斯为下茶。”说明这“雀舌”是茶叶中的最高等级,称为“斗品”;其他,顶芽代一枪一旗的才是二等,称为“拣芽”,一枪二旗的又次一等了。苏东坡喝的龙团能用雀舌制作,那是一般人喝不到的。

苏东坡还喝过“焦坑茶”,他写过“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的诗句。

这焦坑茶是江西所产。焦坑茶又称焦坑寺茶,产于江西的南康县浮石的焦坑寺周边,是宋代的一种名茶,皇家虽然已建溪茶为贡茶,但焦坑茶很受士大夫的欢迎。

苏东坡的诗中还记录了他喝月兔茶、桃花茶、紫饼茶的感受,他走遍全国各地,每到一地,都品味当地的茶叶,把感觉写在诗里。

东坡很讲究煎茶用水,这是老茶客的特征。他在《求焦千之惠山泉诗》中写道:“兹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浅深各有值,方圆随所蓄。或为云汹涌,或作线断续。或鸣空洞中,杂佩间琴筑。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瓶罂走千里,真伪半相渎。贵人高宴罢,醉眼乱红绿。赤泥开方印,紫饼截圆玉。倾瓯共叹赏,窃语笑僮仆。岂如泉上僧,盥洒自挹掬。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这里对泉水的观察和性状写得很详细。苏东坡《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中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句子,也是在惠山写下的。

明人朱权在《茶谱》中说:“(刘)伯刍以扬子江心水第一,惠山石泉第二,虎丘石泉第三,丹阳井第四,大明井第五,松江第六,淮江第七。又曰:庐山康王洞帘水第一,常州无锡惠山石泉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硖州扇子硖下石窟泄水第四,苏州虎丘山下水第五……”

按这两种说法,惠山泉都评为第二,这是个不低的名次了。东坡品味着这“人间第二泉”,应该很满足。除了惠山泉,他还写过喝安平泉的感受。

对煎茶的具体火候、茶水沸腾情况,东坡有两首诗也描写得很细。如,《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去深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怎么用“活火”呢?朱权在《茶谱》中说:“用炭之有焰者,谓之活火。”许次纾在《茶疏》里说:“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气入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余烟,兼取性力猛炽,水乃易沸。”这些去掉余烟、火力正猛的木炭,就是所谓“活火”吧。

而“蟹眼”“鱼眼”“松风”,都是观察煮水程度的用语,初滚者为蟹眼,渐大者为鱼眼。《茶疏》中说:“水一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东坡的“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让人想起张宗子《闵老子茶》中对汲水惠泉的做法:“取惠水,必淘井,静夜候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磊藉瓮底,舟非风则勿行,放水之生磊。”淘点新水,必夜间行动,淘干旧水,用大瓢汲入瓮中,再用小勺舀至瓶中,勿使摇晃,免得水因碰撞而熟,这样的水煮出的茶才好喝啊。


李可染简介

接吻鱼为什么要亲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