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三峡石的魅力:山水画家的灵感源泉

10-21

三峡石的魅力:山水画家的灵感源泉

以石为伴

▓ 敏之

水落石出 朱敏作

石,寒不可代衣,饥不能果腹。千百年来,却招致无数文人雅士的眷顾、把玩,列为清供。传说,黄帝是赏石文化发起人。汉唐赏石之风蔓靡,至北宋鼎盛,“石迷”众多,上至皇帝,下至平民,过犹者如痴如癫。可见,石头本来就不是个“俗物” !

我的父辈出生在如皋一个名为“石庄”的村镇,这个名字与山与石毫无关系,只因石姓集居于此而得名,我的祖母就姓石。然而,石姓的起源与由来,绝对与祖先们对石头依念与崇拜有关。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石器是基本的生产工具。史称“旧石器时代”和 “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旧石器的时间最长,它占了人类至今全部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可见,人类生活一直是“以石为伴”的。现今,人们伫立于祖先制造的“旧石器”前面,定然会发出尊崇与膜拜的赞叹,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不仅因为它具有审美价值,而是从中感受到了先民坚韧,一往无前的顽强。

现在,人们对石头的欣赏与收藏的要求是严苛的,审美观念强调“纯天然”,忌讳“再加工”,“动手脚”,夫岂外饰。即便是“美容大师”完美修饰,也必然适得其反,沦为品次。因为,人类的能工巧匠永远不敌大自然鬼斧神工

美石,或形奇,或案纹,或质朴,或温润。独爱为尊,无关出处。

因为出生在平原,对高山和大海有一种莫名的向往,看山不厌,望海欲穿。负笈金陵后,分配在长江航运管理局工作,行走于江海之间,圆了我的山海梦。长航一向具有浓厚的职工书画文化氛围,那时总部的海员文化宫集聚如陈作丁、张岚石、鲁永欢、施江城等一批专职国画名家,名噪江汉。与之接触,受他们的影响与熏陶,有了极好学习的机会。我特别羡慕上江人画的山水,一山一石,总有一种特殊的亲近自然的感觉。直至看到一位画家收藏的千枚三峡石,震撼了我,我才明白他为什么画山画水那么有感觉了,原来山水画家都喜欢藏石赏石。

画家朋友的院子有一尊太湖石,瘦而婀娜,皱纹凹凸、漏孔形殊,通而半透。最神奇的是每当西北风刮起,石头会发出不同声阶的鸣响,随着风速风向的改变,宛如一台吹奏乐,美妙动听。时常还伴随着漫天飞雪,身临其境,又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享受!凡听石者皆呼:此石当拜!

拜石图 朱敏作

最经典的拜石属米芾。他拜的石头到底有多神奇,不得而知。

米芾是历代书画家中,对石头最有感觉的,他具有独特的赏石发现力与文化的营造力。米芾得赠一灵璧石,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连续三夜抱此入眠。石头的形状呈山形,恰好可作墨池来研墨。一夜,月朗星稀,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先绘制《研山图》并用隶书标注出景点名,篆书题签。又撰文挥毫:“五色水 浮昆仑 潭在顶 出黑云 挂龙怪 烁电痕 下震霆 泽厚坤 极变化 阖道门。” 此《研山铭》共三十九个字,把一块石头写出了洪荒气象,动人魂魄!不仅创作出罕见的行书大字精品,而且一下子使这尊灵璧石有了自己的文化符号,让我们领略了一个顶级玩家赏石风范。

藏石之乐,乐在自淘,无关多少,贵在随缘;赏石之乐,乐在其中,以石载道,妙在不言。

藏石也好,赏石也好,刻石也好,画石也好,虽附风雅,自得其趣。

以石为伴,诚然石不弃我!

——写在《妙写他山》石系列国画展之际

朱敏近影

朱敏(敏之)字于行,号三妙,1960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中国书法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南京市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

其作品30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种权威性展览并多次获奖。曾在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展和全国“小榄杯”书法篆刻大展赛中获奖;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林散之三年展》“学术成就奖”;曾两度被南京市政府授予“第五、六届文学艺术奖”; 2004年入展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并荣获“全国奖”。2006年荣获中国书法专业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因其书法成就入编《中国人物年鉴》。香港《文汇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商报》等曾发表专题刊介和评述文章。作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兰亭书法艺术馆、江苏美术馆等多家权威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

出版有《游目骋怀》书法系列——朱敏卷(南京出版社)《朱敏中国画集》(南京大学出版社)经典碑帖导学教程——《苏轼寒食帖》(苏州大学出版社)《敏于行——朱敏书画艺术精品集》等。

吴冠中简介《父爱之舟》

宠物猫头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