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省博全新展览,让你涨知识!

02-22

省博全新展览,让你涨知识!

二月闲暇

让我们走进博物馆

做一次跨时空的对话

来一次跨时空的见面

读一下封尘已久的故事

慢下来 好好欣赏

这座城的“眼”



/ 01 /

单日客流量突破万人!



“挤不进去!”

“要求延期!”


这两句话总括了看过或者在朋友圈、短视频里看过吉林省博物院“永远的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的朋友们的心声。


要说最近来省博看展的小伙伴确实非常多,在公众号、头条号、微博、短视频甚至口口相传的大力传播下,吉林省博物院已经成为长春新晋打卡点。据说2023年2月19日那天,省博物院共接待了11092人。



这么多人我还想去咋办?

可以下午2、3点以后过来,那时候人会略少一些


要是“永远的长安”人多,我有没有其他展览可看?

有~“永远的长安”隔壁是“吉镜流光——吉林省博物院藏铜镜展”;二楼“白山松水的记忆——吉林省历史文化陈列”;三楼“破晓”、“吉林故事”;四楼“团·魂”等等好多展览。

最近省博还有啥新消息不?

有!

今天我和朋友们透露个新消息,“雪里看花——吉林省博物院藏没骨花鸟画专题展”为满足小伙伴们品鉴书画的需求,2月21日!!!上新了!今天再去和之前就不一样啦。


话不多说,

先和小吉一起总览一下省博的展馆吧!

看看你对哪一个展馆感兴趣

速来打卡!



/ 02 /

雪里看花

吉林省博物院藏没骨花鸟画专题展

上新啦!




省博1楼C区张伯驹馆


张伯驹(1898—1982),原名张家骐,字伯驹,张伯驹先生1961年秋来到吉林省博物馆任副研究员,次年任副馆长并主持工作,在任期间广泛征集馆藏文物,奠定了博物馆馆藏的基础,还将身边最后珍爱之物——宋·杨婕妤《百花图》卷,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宋拓《圣教序》等30余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



为纪念张伯驹先生对吉林省博物院作出的巨大贡献,吉林省博物院在一楼专设“张伯驹馆”向这位传统文化的守卫者致敬。


张伯驹夫妇蜡像


因为年代久远的纸质作品都比较脆弱,保存与展览特别需要避光,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纤维变质,变黄和褪色,损伤字画,从而缩短字画的寿命。白炽灯或荧光灯管发出的光对字画虽然影响小,但长时间、近距离照射,纸也会变黄变脆,所以专业的书画展厅不仅需要温湿度适宜,而且光线都比较暗。


为了文物的寿命,大家拍照的时候,也切记不要使用闪光灯哦!


《桃花图》 清 恽寿平


春天就要到了,虽然窗外的花还没开,但是画中的花一直都没有凋谢,我们就用这百年桃花迎接我们新一个春天吧。


百花图卷(局部)

清 蒋廷锡


紫色的那个我知道,是丁香花!


百花图卷(局部)

清 蒋廷锡


这个我看像紫薇花

大家可以来现场帮我验证一下我猜的对不对~


展览以院藏宋代以来的花鸟画为主线,辅以双钩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实践技法研究,结合专门艺术史和理论对没骨花鸟画的演变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展示。


《百花图》卷

明 王穀祥


什么是“没骨画”呢?


“没(mò)骨画”是我国传统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它省去了轮廓线,直接用颜色点染。


没骨画不同于工笔和写意,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


下面带大家看一看新上架的四件作品~


新展出的四件书画作品分别是:

明周之冕《芙蓉鹡鸰图》扇页;

近现代屈兆麟《二分春色》成扇;

赵叔孺《秋塘逸趣图》成扇;

钟质夫《牡丹图》成扇。


《芙蓉鹡鸰图》扇页

年代:明

作者:周之冕

尺寸:纵17厘米 横52.5厘米


作者简介:周之冕(1521-?),字服卿,号少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专擅花鸟画,家中饲养禽鸟,以求在画中得其神韵和形态。花卉则采陈淳、陆治之长,兼工带写,设色鲜妍,自成一家。周之冕与同时代的苏州画家们开创了勾花点叶派,在花鸟画坛上影响了明末及清代的笔墨风格。


作品赏析:此帧扇面写木芙蓉盛开,一只黄鹡鸰立于花枝上回望水面,画面生动传神。画法兼工带写,勾写结合,花头以勾为主,叶子以点为主,工写相间。相传周之冕在家中蓄养各种禽鸟,详其饮啄飞止,故而笔下禽鸟意态神韵皆极生动。


《二分春色》成扇

年代:近现代

作者:屈兆麟


屈兆麟(1866-1937),字仁甫,北京人,十八岁入清宫造办处如意馆听差,做过最后一任“司匠长”的画师,擅长工笔花鸟,后随溥仪出宫,鬻画为生。


此扇面写桃花和紫丁香两种花木,点染而成,色彩水分饱满,有清新恬静,花枝间有一绶带鸟低首梳翎,富有天趣。此扇骨为斑竹中的“梅鹿”,形制为“螳螂腿”。


《秋塘逸趣图》成扇

年代:1941年

作者:赵叔孺


赵叔孺(1874-1945),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棢,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


作为海派花鸟画四大家之一,赵叔孺的没骨花鸟有着独特的韵味。此幅成扇取自荒野溪流近景,在一枝红蓼掩映之下,一只青蛙刚刚露出水面,似乎在观察周围的情况,水面浮萍朵朵,两只水黾在欢快滑行,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荒率天真。通幅画面,用笔自然娴熟,用色恬淡典雅,水墨水色融汇丰富,情境自然生动。



《牡丹图》成扇

年代:1945

作者:钟质夫


钟质夫(1914—1994),字鸿毅,满族,爱新觉罗氏,生前曾任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员、辽宁美术家协会顾问等,创办北京“雪庐画社”。


这是钟质夫用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没骨笔法描绘多种不同颜色的牡丹于扇面上,形成花团锦簇、欣欣向荣的景象。没骨法不以线勾定对象的轮廓,也不层层晕染,而是直接用色渲染,点染并施,形成一种清新简逸的趣味,钟质夫用此法画牡丹,虽设色艳丽,但艳而不俗,尽显柔媚雅致。



/ 03 /

各市州新展览陆续开展



春天到了,不仅天气好了,博物馆的展览也多了,除了省博的展览,我们各市州也有上新展览,各地的小伙伴都可以行动起来了~


《雨花“石”韵——仪征雨花石精品展》

吉林市博物馆展出



延边博物馆2023年2月21日-3月31日上新

《东方华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展》



下期预告~

下期有吉林省博物院的“绝美铜镜”等你来看

关注小吉

千万不要错过哦!




我们走在流连忘返的历史展厅中

深切地感受雄伟和庄严

为中华文明的伟大而骄傲

为中国历史的厚重而自豪


如果你有空

来博物馆看一看吧

看一看历史与现代的碰撞

瞧一瞧文化与艺术的结合

忆一忆前辈与往事的交织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悠游吉林

血珀吊坠

可卡犬好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