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着的人体比例的三个半头
坐着的人体,比例是五个人头
站着的人体,比例是七个头
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特点是以线条来对事物造型,勾画轮廓,不管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无不如此。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技法,其中,勾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是以笔线勾取事物的轮廓,也叫描法,在工笔画中称为线描。
古代画家把各种线描形式概括成十八种技法,称“十八描”,作为基本程式用于传授线描技法。可以分成三大类型,一是无粗细变化的铁线描法,这种方法最为古老,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二为有粗细变化的兰叶描类,有蚯蚓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三是笔线简化而快速的减笔描类,实际是随着国画一部分向写意而发展的变体,有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减笔描。
↓【钉头鼠尾描】有大兰叶小兰叶两种皴法,如写兰叶之势。此描法用正锋下笔如钉头,扫笔细长而为鼠尾,以一气贯通为妙。
↓【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无丝毫柔弱之迹方佳。下笔宜瘦劲,如以锥划石面,古称为书中之楷,又如画山水之披麻皴,为学者之初步阶级。
↓【高古游丝描】用尖笔圆匀细致描出,要秀劲古逸之气为合。用十分尖毫如曹衣纹,练笔撇捺衣褶,苍老紧穿,古人都为之,最宜以淡墨作白描,颇多情趣。
↓【行云流水描】用笔如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不滞。以正锋雄毫下笔首尾一气,衣纹翻折而如云舒卷,穿插而似水纹,疏而不散,密而不乱,风生笔底,故用之以画佛像最为合宜。
↓【曹衣描】衣褶纹多用直笔,紧束沉着贴切,所谓曹衣出水。用尖毫下笔瘦劲,其体重叠,衣褶紧穿如蚯蚓描之秀润。
↓【折芦描】此乃用圆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须方中有圆,用隶法为之。用尖大之笔,下笔撇捺而转折处细长仿佛芦叶之折。
↓【琴弦描】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如颤笔皴法。腕中无怒降,须一气到底,心手相应,如琴弦然,乱而不断,即书中之一笔书也。
↓【竹叶描】似芦叶为短,如柳叶为长,用金错刀书法中锋写之。以大笔横卧作衣褶,下笔肥短,撇捺如竹叶之状。
↓【柳叶描】有金错刀书法,忌浮滑轻薄之习。用尖大笔为之,下笔落笔俱忌钉头怒降,宜心气静定乃笔笔如柳叶之秀。
↓【橄榄描】用笔最忌两头有力,中间虚弱,起讫须轻,中极沉着。以尖大笔为衣褶,下笔顿挫,撇捺如橄榄,落笔须藏锋而忌惹笔鼠尾。
↓【枣核描】用尖大笔成藏锋而顿挫圆浑如枣核,转折忌成圭角,又称观音描。
↓【蚂蝗描】伸屈自然,柔而不弱,无臃肿断续之迹。用中锋尖毫,顿挫波折而成圭角,如蚂蝗系然。
↓【蚯蚓描】春蛇秋蚓以譬作书,无骨之弊,然险恶太过,尤多近俗,蚯蚓当如篆书圆笔为佳。用中锋惹成藏锋,首尾忌顿挫怒降,用墨宜秀润肥壮而似蚯蚓。
↓【枯柴描】山水画有乱柴皴,人物衣褶即有枯柴描,刚中有柔枯中有湿,整而不乱为合。宜用大笔紫毫逆锋横卧,顿挫如书篆隶,苍古雄劲。又谓柴笔描。
↓【镢头钉描】用秃笔写之,在坚强挺拔中要含有婀娜之意,最忌粗恶。以秃笔藏锋而为钉头,一气到底,疾如奔马。
↓【战笔水纹描】战与颤通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用中锋下笔犹宜藏锋,衣纹重叠似水纹,而顿挫疾如摆波。
↓【减笔描】减笔须有笔简意繁之趣。此描法,衣褶宜减而不觉少,用笔亦要苍劲古秀,马远、梁楷尚为之。
↓【混描】枯湿浓淡,刚柔粗细混合之技巧成熟后,方可为之。此描以大笔淡墨挥洒成衣纹,再以浓墨破之,但要有骨有气。
【谢谢您的关注。明天分享吴蓬先生创作的传统人物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