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六安瓜片:七碗清风的故乡

06-06

六安瓜片:七碗清风的故乡

六安瓜片,更多让人熟知的还是作为“十大名茶”之一的身份,关于其本身,则鲜有人了解。可谓隐世高手。

六安瓜片,属于绿茶,但是与其他名优绿茶不同,六安瓜片的茶青原料就没有那么讲究。一般绿茶,所选原料均为茶树初发之芽尖,采摘时间都在明前,最迟也不过谷雨。采摘标准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基础。这也是各大名优绿茶的品质保证之一,没有好的底子,如何能修炼出强绝的“内功”呢?相比之下,六安瓜片可就是有点不讲究了,首先,其采摘制作时间晚晚落后于其他名优绿茶,一般在谷雨之后。在茶界这样赶早不赶晚的铁律中就是一朵奇葩了,然后其采摘原料上更是毫不讲究,专采已成熟的叶片。用叶片来作为制茶的原料。不仅是在芽尖称霸的绿茶中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少之又少了。

但是可千万别因此小瞧了这一“奇葩”,说起来,六安瓜片的底蕴也是极其深厚的,一点不比龙井、碧螺春差。

六安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陆羽《茶经》曾品论天下产茶佳处:“淮南、以光州上”。如今的六安瓜片核心产区金寨县就曾属光州。

明代许次纾在他的茶学著作《茶疏》中论述产茶之地中也曾提到:

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共宝爱。

也就是在明代开始,六安茶正式享誉天下,此时,六安茶得名小岘春。据明代杨慎《茶录》载:又小岘山在六安州,出茶名小岘春,即六安茶也。

到了清代,六安茶名气日益复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就曾提到“六安茶”,这时的六安茶,不仅仅是作为一般的贡品了。

据嘉庆年修的《六安直隶州志》记载

其植物、竹木、菜果之类,与淮南诸郡率同,而茶独擅于淮南。茶之产在霍山者为多,平地亦可种,而以在高山中复有平壤,艺者为佳,故曰云雾茶也。

此时的六安茶又得名云雾。然后又有记载:

茶贡

天下产茶州县数十,惟六安茶为宫庭常进之品。欲其新采速进,故他土贡尽自督抚,而六安知州则自拜表径贡新茶达礼部,为上供也。

从此可以看出,这六安茶的珍贵,其他的贡品只要上交到督抚一层即可,再由督抚代进,但是这六安茶却是直达中央礼部,直接上贡给皇上。关于这一条,还有例证:

明时,六安贡荼,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弘治七年,分立霍山县,产荼之山,属霍山者十之八,于是六安办茶二十五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于是六安办三十七袋,霍山办二百六十三袋。康熙五十九年,又增百袋。雍正七年,暂停。十年,复增。

这每年增加的上贡数量就已经说明皇室对六安茶的喜爱了,而且可以看出,康熙尤爱,今年不够,明年再加,还是不够,还要再加。不仅如此,连上贡渠道这条给的待遇都是有区别的:

康熙十七年,御史蒋鸣龙疏请州县芽茶,该省汇齐,总差官解进。经礼部议云:旧例,江南、浙江、江西,湖广、福建等五省芽茶,每岁采摘装封,钤印封固,俱限谷雨后十日起解,程途远近,各有限期,已经题定。嗣后浙江省芽茶,照江西省例起解,布政司汇齐,封固缮疏起解。又江南、湖广、福建,此三省应解芽荼,向系各该州县委员解进,今此三省亦应俱照江西省例汇齐起解。内有江南省六安州及霍山县所进六安州茶,系该地方进到,随即臣部会同光禄寺交送总管内务府内用,非与别样芽茶可比,应将此六安州茶仍照前例,另委解进。奉旨:依议。

其他省的茶都是按部就班汇集到当地布政司,再由布政司统一由专人送往中央,但是再看六安茶的待遇,“非与别样芽茶可比,应将此六安州茶仍照前例,另委解进。”就这一条,这待遇就已经让其他地方的茶羡慕嫉妒恨了。

如今的瓜片工艺应成型于清晚期,发源于齐头山一带。因其成茶形似葵花籽,遂称“瓜子片”逐渐演变成“瓜片”。

六安瓜片与老一辈革命家还有诸多故事,周恩来总理与叶挺将军就是六安瓜片的“忠实粉丝”,六安茶以他独特的魅力穿越千古,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但却略显低调,名气与实力并不相符。与其他名优绿茶如龙井。碧螺春等相比,不仅是在工艺、原料上来讲可谓特立独行,就在扬名来讲,走得也是“闷声发大财”的路线了。

紫罗兰翡翠手镯属于什么档次

蝈蝈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