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明清时期的竹木牙角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璀璨明珠

01-03

明清时期的竹木牙角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璀璨明珠



题图 / 清 象牙嵌黄蛇纹石胡人献宝如意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竹木牙角器,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百花园中一颗颗耀眼的明珠。虽然器微,但往往秀工极巧,精雅无比,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原因,这类物品,尤其是竹木器不易保存,传世较少。现在流散在民间的竹木牙角器主要是明清以来的遗物。



张希黄竹刻留青山水人物图臂搁 |


竹雕、木雕、象牙雕刻以及犀角雕刻,均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领域中的不同门类,但往往被合称为“竹木牙角雕”,有时甚至还将果核雕、匏器(葫芦)工艺等也囊括于内,成为在青铜、陶瓷、玉器、金银器等传统深厚影响巨大的工艺门类之外的各种工艺杂项的代名词。

总体而言,这几种工艺确有共性。



清乾隆犀角雕人物故事纹杯 |


首先,它们的历史都极为悠久,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

由于竹、木、匏、角等天然材质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比较轻易地直接获取,所以对这些材质的广泛利用显然早于青铜、陶瓷等人工材质,它们被制作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工具、乐器等。

我们通过古代与器具有关的汉字,多从“木”从“竹”等,就不难想见,特别是零星的考古发现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张希黄竹雕留青山水楼阁图笔筒 |


其次,这几种工艺出现得较早,却一直与日用联系较密切,竹、木、匏等俯拾皆是,往往即取即用,难成重器,加之质地容易朽坏,所以留存实物与文献材料非常零散。

象牙与犀角虽然比较珍罕,但又过于稀少,而且本身形态局限性很大,因此可资排比的资料也不多。可以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们都没有形成稳定的工艺传统。

直到明清时期,随着整个工艺美术领域的繁荣与发展,竹木牙角雕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艺技法,留下了大量美轮美奂的作品,派生出全国闻名的地方物产,得到了上层社会的关注乃至亲身参与。



盛辅功制犀角山水人物诗意图杯 |


再次,在明清时期出现的众多著名匠师中,有很多兼能治竹木牙角者,他们在雕刻技法、器型设计、装饰意匠等方面,使各门类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而且,竹木牙角几乎都被用来制作小件的陈设品、文房用具、玩赏器物等,应用范围也很相似。



竹根雕水仙摆件 |


当然,竹、木、牙、角雕在共性之外,更多独立的面貌,它们针对材质的不同属性,均具备一套完善而独特的雕刻技术,有自家传承有序的演生规律,更有许多姿态各异的作品传诸后世。

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时代的风尚和审美取向,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珍贵的遗产。



17世纪象牙雕半蹲胡人像 |


| 竹木牙角·竹刻 |


我国古代对竹的利用可追溯个新石器时代早期,但直到明中以前,除上一些零散的文献记载与实物资料以外,竹刻主要服务于日用,还不能称为独立的工艺门类。

竹刻成为专门艺术,始于明代中期。大量文人参与、鼓吹与赞助,使更具艺术文化倾向的竹制品多样起来。



竹雕仙人乘槎摆件 |


明代竹刻艺术首推“三松”,明末朱松邻(鹤)创嘉定派竹刻,子朱小松(缨人)、孙朱三松(稚微)三代相传,声名已着。且朱氏三代俱工书画,兼雕犀角、象牙。

清初吴之璠为三松之后第一高手,与之同时稍后者,有嘉定封锡禄(字义侯),一家皆精竹刻,与兄锡爵、弟锡璋皆入京供奉养心殿造办处。



吴之璠 竹雕老人题壁臂搁 |


嘉定竹派延续到清中期,后继者达数十人之多。金陵竹派以濮仲谦为代表。乾隆、道光间,潘西凤、方絮诸家,以浅刻见重,成为清代竹刻的典范。



濮仲谦竹刻松树小壶 |


竹刻艺术有画雕、浅雕、浮雕三种。康乾间,造办处创竹黄雕刻,以黄杨木为胎,用竹之内皮雕成各种纹饰,贴于器外,名曰“贴黄”。

| 竹木牙角·木雕 |


木器中以古典家具为大宗,只是“竹木牙角”中的木雕多指小件文房器,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沉香木、红木、龙眼木、黄杨木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




清紫檀雕九龙纹如意形盖盒 |


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战国和汉代即有大量木雕俑和动物雕刻,唐宋时有人物、仙佛、鸟兽等木雕。

明清时代文人士大夫群体对书房园林陈设的追求,使得小型木雕摆件大为发展。常用来雕刻佛像、人物、鸟兽、家具、文玩、座件等。



清黄花梨嵌螺钿人物图笔筒 |


明清文房木雕通常构思精巧,内涵深刻,有独创性,能反映作者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的作品。创作者要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 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

| 竹木牙角·牙角雕 |


牙角雕,顾名思义,为各种用兽牙、兽角制作的雕刻品,然而在艺术品收藏中,其含义则主要是指象牙和犀角的雕刻品。

象牙以光洁如玉、柔韧细腻的质地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象牙雕作为一项特种工艺,在中国艺术史上更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犀角雕在我国古代各种门类的工艺美术品中,属于既高雅又稀有的品种,与竹木、金、玉等雕刻器物同为艺林珍赏之品。

牙角雕在我国发端于史前时期,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十数件象牙雕制品出土。商周时代牙骨雕日渐繁荣,典型作品即商代象牙雕夔鋬杯。

到唐宋时期,从出土的牙角雕制品的雕制技巧和工艺看,此时的牙角雕已日臻成熟。



商代象牙雕夔鋬杯|


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繁华起来,西方文化逐渐被引入中国,人们的文化意识、审美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宫廷和官府对牙角雕制品需求的增加等因素,使这一时期的牙角雕出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明清时期,涌现出大批的能工巧匠,许多格调高雅、精美绝伦的牙角雕作品问世。犀角雕受原料来源的限制,只在清代尤其是雍正乾隆两代出现过昙花一现的繁荣。




近现代牙角资源更加匮乏,随着保护野生动物力度的加大,有的国家已禁止牙角雕的拍卖,牙角雕将成为更加珍稀的收藏品。



清 象牙嵌黄蛇纹石胡人献宝如意 |


| 竹木牙角·匏器 |


匏器,又名"葫芦器",是明末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品,为明末太监梁九公首创,后一直受到宫廷的重视。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制品最为有名。

匏器的制作方法是当葫芦结果时,用各种形状并刻有各式花纹的模具将其夹紧,待其自然长成后再行裁割加工,即成为所需的各种器具。匏器制品不加雕刻,秀巧清朗,为别具一格的工艺新品种。



匏制勾莲纹壶 |




匏制团寿字六棱瓶 |


| 竹木牙角·类别 |


竹雕的主要类别有简、扇、簪、篾盒、竹席、笔杆、笔筒、臂搁、笔洗、水丞、山子、如意、香筒等。传世品有濮仲谦竹枝竹笔筒、朱三松山水人物竹笔筒、松阴高士竹笔筒等。



濮仲谦 竹枝竹笔筒 |




朱三松 山水人物竹笔筒 |



吴之璠 松阴高士竹笔筒 |


木雕的主要类别有匣盒、文具箱、书式柜、笔筒、花插、臂搁、人物、动物、杯、盘、碗、杖、模具、木版画模等。传世品有黄杨木雕李铁拐、荷叶纹木枕、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沉香木雕菊花臂搁等。



黄杨木雕李铁拐 |



荷叶纹木枕 |




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 |




沉香木雕菊花臂搁 |


牙雕的主要类别有盒、笔筒、笏、带饰、建筑模型、插屏、盆景、人物、动物、蔬果、文具等。出土品有象牙雕夔纹嵌松石杯,传世品有牙雕玉兰花式杯、牙雕龙纹五峰笔架、牙雕染色山水人物笔筒等。



象牙雕夔纹嵌松石杯 |




传世品有牙雕玉兰花式杯 |




牙雕龙纹五峰笔架 |




牙雕染色山水人物笔筒 |


角雕以各种样式的杯盏为多,明晚期,碗、盂、爵、鼎、槎形杯等增多。清代的犀雕主要模仿殷周青铜器的造型和纹样。传世品有尤通犀角槎杯、犀角雕山水人物杯、犀角雕布袋僧、犀角雕岁寒三友纹杯等。



尤通 犀角槎杯 |




尤侃 犀角雕山水人物杯 |




犀角雕布袋僧 |




犀角雕岁寒三友纹杯 |


匏器的主要类别有壶、碗、瓶、杯、盘、罐、笔筒、盒、鼻烟壶、蝈蝈笼等。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制品最为有名。传世品有康熙匏制缠枝寿字纹碟、康熙匏制八方笔筒、匏制狮子戏钱纹蝈蝈罐等。



康熙匏制缠枝寿字纹碟 |




康熙匏制八方笔筒 |




匏制狮子戏钱纹蝈蝈罐 |


| 竹木牙角·尾声 |


竹木牙角匏器的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等。传世作品的数量,以明清时代为多,品种纷繁,其中尤以清代牙角雕刻最为精湛。

那些技艺非凡的名工巨匠,运用他们的智慧和高超的技法,把我国的雕刻工艺推至空前的鼎盛阶段。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的小巧精致,玲珑剔透;有的细密入微,鬼斧神工,精美绝伦。他们为人类创造了美,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 END -

微信搜索关注:明清家具研习社







齐白石作品拍卖价格排名

朱砂貔貅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