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韩雍赞扬薛远平定两广:功绩堪比萧何,超越张良

11-24

韩雍赞扬薛远平定两广:功绩堪比萧何,超越张良

薛博文

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派兵平定广西大藤峡叛乱,命中军都督同知赵辅为征夷将军、充总兵官,命浙江布政司左参政韩雍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命户部右侍郎薛远整饬两广军饷。韩雍与薛远同是正统七年进士。在平定两广叛乱中,赵辅非常信任韩雍,放权由韩雍制定方略、全面统筹指挥战事。薛远负责筹措粮饷、后勤补给。韩雍、薛远二人配合默契,兵戎所至,势如破竹,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雍(1422年—1478年),字永熙,明代长沙(今江苏吴县)人。英宗正统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天顺中历兵部右侍郎。时广西瑶壮人民据大藤峡(在今桂平县城西北约六十里)起义,宪宗成化元年至三年(1465年—1467年),雍以左佥都御史统兵十六万进围,杀掠义民数万,并断峡之大藤。后曾提督两广军务。官终右都御史,致仕卒。武宗时追謚襄毅。有《襄毅文集》。

广西浔州地境中,万山盘绕,其中浔江附近的山脉均为陡峭的山崖,其中最险恶地称为大藤峡。通过韩雍的《平断藤峡》一诗,我们可以身临其境了解当时的情况:

人言断藤峡,险峻天下少。

我视断藤峡,培塿一拳小。

蜂屯蚁聚百万家,跣足蓬头尽瑶獠。

数十年来肆猖獗,二广生民苦骚扰。

五征不克势益张,处处孤城未能保。

圣王当天赫然怒,选将提兵奉天讨。

内外群公总豪杰,百万精兵雄矫矫。

共言困守非良图,必欲长驱且深捣。

雷霆砰訇鬼神怒,几日群山尽倾倒。

百练钢刀破新竹,万里长风振枯槁。

巖居穴处皆蕩焚,瘴雾烟尘都迅扫。

积尸如山血如川,诛锄只许留襁褓。

兔窜狐奔网罗密,我军追戮如芟草。

大藤根株悉已断,五岭封疆真再造。

振旅班师归柳营,黄童白叟迎遮道。

自言固望来苏久,不图便见成功蚤。

从今水陆是通衢,来去行人免迂绕。

有田可耕山可樵,共享承平永安好。

圣皇睿算天助顺,群公整顿南荒了。

丰功伟绩万古传,附骥成名愧台老。

通过韩雍的《平断藤峡》一诗写道“蜂屯蚁聚百万家,跣足蓬头尽瑶獠。”,可以感受广西大藤峡瑶族起义的规模,已经动摇了明朝的统治。韩雍率十六万明朝大军平定瑶族起义,战况异常惨烈,诗中这样描述:“积尸如山血如川,诛锄只许留襁褓。”征夷将军都督同知赵辅、赞理军务都御史韩雍向朝廷上奏整个战斗的经过及战果:明军大破大藤峡,直捣敌军巢穴,为了尽快剿除判乱余孽,总赵辅、韩雍等亲自督战,率领大军,兵分多路进行追剿,派都指挥夏鉴等到达郁林、博白等州县,攻破大帽山、铜鼓、白马堡、十二矶、陈坡等寨,派都指挥白全等抵达高州、阳江等府县,攻破黄沙、吴峒、那谷、莲塘等寨,四处搜查追剿,共计杀敌4438人,擒敌200多人,家属270多余人,夺回被敌所俘虏的百姓3946人,并缴回各司印章四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家要打仗,首先要做好粮饷的筹备,而明宪宗刚继位就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如荆襄百万流民造反,四川蛮苗造反,两广壮瑶造反,宁夏、陕西土官造反,扬州盐商造反,甚至两京都盗贼烽起;而外患则是蒙古进犯宁夏、陕西,占领河套;建州女真崛起;吐鲁番进犯并最终占领哈密卫。加之天灾,各地饥荒、水旱、地震不断。此时明朝廷国库已基本空虚,而此次十六万大军出征的军需,对于朝廷来讲,更是无力从国库拨付了。可想而知,宪宗委任薛远负责筹措粮饷,是对薛远的重视及信任。薛远临危受命,摆在面前的是巨大的压力和重重的困难。

薛远深知,要确保前方打仗的胜利,离不开后方粮饷的供应,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后勤保障包括粮食、兵器、衣物、战马、药品等多方面,但粮食的保障居首位。考虑到百姓的赋税已经是非常重了,如再向百姓征收,可能会导致逼迫百姓反叛的局面,于是薛远主张采用“纳粟”的方式向有条件有能力的官吏、富商、监生、生员等进行筹措粮饷。“纳粟”,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买文凭、买官”。“纳粟”虽然能够解决筹措军需的问题,但也有一定的危害,这对官制会造成极大的破坏,还使得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盛行,贪污受贿现象频发。为了把“纳粟”带来的危害和不良的影响缩小在最小的范围,薛远提议的“纳粟”主要限于两广地区,而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官吏、富商、监生和生员。薛远向明宪宗提出筹措粮饷的方案,具体给出七条建议:

其一、两广大小衙门三年六年考满官员,许令纳米就于本布政司给由。

其二、两广两考役满吏典有能纳米一百石者,送部免其办事,就拨京考;纳米三百石者,免其京考,冠带办事;纳米一百五十石者,于本布政司拨补,三考满日,赴部免考,与冠带办事。

其三、两广军民舍余人等照纳米则例运于用粮处所,给授散官。

其四、两广及湖广、江西为民文职官备米一百五十石运于用粮处所者,冠带闲住。

其五、淮浙、广东等处盐运司,提举司,天顺七年存积见在引盐,就彼定拟斗斛出榜,召商中纳。

其六、两广等处放回依亲监生坐监三年以上者,纳米一百五十石,未及三年者,纳米二百五十石,免其坐监,起送听选,其听选给假回还者纳米一百石,不拘挨次,就便选用。

其七、两广儒学考试不中生员,廪膳纳米五十石,增广纳米三十石,免其充吏,放回宁家。

明宪宗批准并完全采纳了薛远的建议。

在平定大藤峡瑶族叛乱的作战中,薛远积极多方筹措粮饷,确保了粮饷的供应。粮饷的筹措固然非常重要,但它的运输又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军队走到哪里,粮食就要送到哪里。薛远保障了运粮通道的畅通无阻,确保了保粮饷的补给,为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大藤峡瑶族叛乱被镇压下去了,战后经济恢复与重建困难重重,形势刻不容缓。针对战后初期所处的经济瘫痪、混乱、物资奇缺的状况,为了帮助大藤峡百姓早日恢复生产,稳定民心,户部右侍郎薛远划拨白银一万两,投入到雷州、廉州、高州等府县,采购牛犁、谷种,分给新附复业的人民耕种,促使百姓农业生产快速恢复和发展。

薛远启程返回京师,韩雍在海珠寺以酒送别薛远,并写下了一首诗《送少司徒薛公还京师》:

海珠寺前一杯酒,送君奏凯还京师。

君还京师我独留,执手不忍遽别离。

与君一载同相处,君总刍粮我军旅。

同心戮力功已成,共羡君才世无比。

积粮如山帛如丘,千金重赏先伐谋。

人言不殊萧相国,我道更胜张留侯。

平生节操清如许,秋月冰壶真可拟。

萧索行囊薏苡空,惟有图书为伴侣。

海风飘飘瘴雨收,乘潮解缆不可留。

扬扬意气长啸去,道傍人羡如仙舟。

高秋入见天颜喜,太常尽把奇勋纪。

三台八座定无疑,从此皇恩常眷倚。

丈夫报国思致身,江湖庙堂同此心。

君去我留不须论,要取芳名冠古今。

这首诗描述了韩雍在海珠寺前与薛远把酒话别的情景,韩雍和薛远并肩作战一年来,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此刻的分别是多么的依依不舍。诗中指出,在平定两广之乱的作战中,韩雍负责前方指挥,薛远负责后方保障,二人同心戮力,赢得了最终的胜利。“积粮如山帛如丘,千金重赏先伐谋。”这里肯定了薛远所作出的努力,薛远负责后方保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韩雍诗中,主要表达了五层意思:

一是针对薛远功绩给出了极高评价。“人言不殊萧相国,我道更胜张留侯。” “萧相国”,即西汉开国宰相萧何,在楚汉战争时,萧何向前方输送粮食物资及兵员。刘邦论功行赏时,把萧何定为首功。“张留侯”则指运筹帷幄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的张良。张良、萧何二人与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韩雍说,人们都常把薛远比作萧何,而他认为薛远的功绩更胜于张良。不巧的是,薛远的祖父、工部尚书薛祥曾任京畿都漕运使,任务是供应粮草,确保运送粮草的道路不被断绝,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将薛祥和匡弼汉室萧何、寇恂二人相提并论,以说明薛祥在明朝初期开创基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针对薛远的清正廉洁给出了评价,“平生节操清如许,秋月冰壶真可拟。”韩雍把薛远清正廉洁的节操比作“秋月冰壶”。

三是将薛远洒脱的个性展通过“扬扬意气长啸去,道傍人羡如仙舟。”这两句展现得一览无遗。

四是诗中还表达了韩雍对薛远的祝福,“三台八座定无疑,从此皇恩常眷倚。”说薛远回去了,皇上一定会大喜,会将功勋授给薛远,将来薛远一定位列三台八座,皇恩常眷顾。

五是颂扬了薛远日月可鉴的耿耿忠君爱国之心,“丈夫报国思致身,江湖庙堂同此心”。无论两人身在何处,都是同此报国之心的。

成化二年(1466年)十一月,明宪宗下诏表彰“两广平贼”有功之臣,升左佥都御史韩雍为左副都御史。升游击将军右都督和勇为左都督。升户部右侍郎薛远为左侍郎加正二品。

天禧通宝翘尾通

波士顿犬有哪些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