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钱与挖矿:深度探究背后的联系

04-10

钱与挖矿:深度探究背后的联系

今年我们给大家讲了不少次钱,除了前段时间的基金话题,别忘了我们还有古代货币呢。


上回我们讲到了贝币和蚁鼻钱,这俩都圆乎乎的很可爱。如果你忘了,看下面这张图就能想起来了吧。



今天来讲讲另外一种古代货币——布币。说是布币,其实看起来就是个小铲子!

这是为了方便挖矿吗?

图片来源:选自《货币里的中国史》


1

此布非彼布


贝币看名字就知道,它是由海贝做的,所以布币是用布做的吗?


并不,布币是青铜铸就的。



那它为啥叫布币呢?


学者推测,它最早由铲状的青铜农具“镈”(bó)演变而来。古时“布”与“镈”同声,可互相借用,逐渐人们更喜欢用书写简单的“布”字来指称这种货币。这倒确实省了不少笔画……



从春秋早期开始,东周王畿(jī)(周王直辖区域,今洛阳地区)和中原的众多诸侯国都采用布币,包括郑、卫、宋、陈、蔡等,连同北方的晋国,但各国布币并无统一形制。此后五百年间,布币演化出众多种类,大小形制差异巨大。


货币流通区域示意图


2

从“空首”到“平首”


早期的布币,跟实用农具非常近似,甚至难以区分:“铲子”大小接近巴掌,底端扁平分为两叉(称为“足”),顶端却变厚、隆起为一个安装木柄的空心套筒(通常为方形),称作“銎”(qióng)。这种顶端为銎的早期布币叫“空首布”。



然而作为钱币,空首布并不好用:首先是笨重不方便携带(重15~40克);其次是又大又薄,容易折损。


这个重量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比一个鸡蛋稍微轻点。可这只是一个空首布的重量喂!万一想出门炫个富什么的,得需要点体力才行。



所以春秋后期开始,空首布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小。随着商业发展令货币需求量大增,加上战争也愈发频繁,大而无当的空首布显然十分浪费金属。进入战国,尤其是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空首布最终改良成为“平首布”——顶端的銎消失,也变得扁平,整枚钱币都在一个平面上,像……


一条压扁了的裤子。





3

每个都与众不同


尽管布币最早出现于中原的东周京畿周边诸国,但其流通范围却远远不止于此。古往今来,东周列国故地、乃至内蒙古、吉林等边远塞外,都有布币出土。


2021年夏天,郑州大学考古队发表了在河南荥阳的官庄遗址的发掘成果——世界已知最古老的铸币作坊。其间发现的SP-1号空首布,复原长度为14.3厘米,宽6.35厘米,形制为耸肩、尖足。


考古研究表明,东周列国中许多使用其他货币的国家,也会同时铸行布币。比如使用蚁鼻钱的楚国,就并行大小两种布币,用于大宗买卖和国际贸易。


而专用布币的国家,更是会发行形制、面值不同的布币,方便流通兑换。例如赵国就同时发行过“一釿(jīn)”、“半釿”两种布币(釿为金属重量单位,理论上1釿约等于15克),前者一枚兑换后者两枚。而魏国布币则有“二釿”“一釿”“半釿”三种币值,当然,其形制大小与面值成正比。


布币流通广泛,发行量巨大。然而其铸造效率并不高:与蚁鼻钱一范多钱的铸造方式不同,布币一范一钱,一次只能铸一枚。故而总体数量上,布币出土不如蚁鼻钱多。但蚁鼻钱重量和币值太小,就金属用量和购买力而言,布币无不以一当十、以一当百。而且正因一范一钱,也造成布币形制众多,品类最为繁杂。其上的铭文内容也极为丰富,多为地名、数目重量,以及君主名号、干支(年时)、吉语等。


随着秦灭六国、统一货币,布币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由于与中华农耕文明的联系最为紧密,布币至今依然常成为“中国货币”的形象代言。比如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志,就是由三枚布币构成的一个“人”字形。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央行,其标志就是由三枚布币构成的一个“人”字形。


4

各种各样的布币


很多人可能从来没见过布币,就算见到了也不认得。趁着今天这个好机会,我带大家见识见识各种各样的布币。


布币首部可分为空首、平首;肩部可分为平肩、斜肩、耸肩、圆肩;裆部可分为平裆、尖裆、方裆、圆裆;足部则可分为尖足、方足、圆足、弧足和桥足(方足圆裆如桥)。(下图前三种为空首布,后六种为平首布)


01

平肩弧足空首布



周王畿出土,铭文为“东周”。此类空首布可按大小分为5种类型,面文有200种以上,其中大中型多出土于洛阳一带。


02

斜肩弧足空首布



战国时期韩国的铸币。铭文“卢氏”,即今河南卢氏县,春秋时该地归晋国韩氏所有,战国时属韩国。


03

耸肩尖足空首布



方裆或圆裆,分大、中、小型,多出土于山西、河南两省,主要为晋国和卫国所铸。此布无文字。


04

尖足布



战国早、中期的赵国货币,由耸肩尖足空首布演变而来。分大小两种,大者为“一釿布”,小者是“半釿布”。面文均为地名,约有50余种,图中为“平周”。


05

方足布



所有布币中,方足布的品类数量最多。肩平或略耸,方裆、方足。币文有百余种,多为三晋地名。此布铭文“宅阳”,战国时属韩国地名。


06

桥足布



战国中晚期的魏国货币。方足和圆裆构成桥洞形状,故称“桥足”。分圆肩、平肩两种形制。此类布币铭文中多有“二釿”“一釿”“半釿”三种币值标度。图中面文为“安邑二釿”。


07

锐足布



布首两端各有一凸出尖角,平首,平肩,方足。近50年来在河南辉县、陕县、新郑等地出土。分平裆、尖裆两类,此布属于平档,应为战国时韩国货币,铭文为“卢氏百涅”。


08

圆足布



圆首、圆肩、圆足。战国时赵国货币,铸造量较少,存世不多。布面铭文为赵国地名“离石”。


09

三孔布



三孔布是战国布币中最稀有的一种。其形制与圆足布相似,但在首和两足上多了三个圆孔。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增加铸币难度,防止民间伪造。三孔布集中出土于山西、河北两地,被认为是中山国或赵国晚期货币(中山于前296年被赵攻灭)。三孔布的背面有“两”“十二朱(铢)”字样,“两”和“铢”都是先秦时期金属称量货币的单位。



讲完这么多,下回看到布币就能认出来了吧?别再直接略过了,毕竟是钱,多看两眼!!



钱币传奇


贝币

蚁鼻钱


撰文 | 王永生、李小隼

供图 | 王永生、赵昊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2年4月刊


铜梁宠物领养中心

巴西亚鱼多少钱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