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六世班禅的进京祝寿: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文物

01-10

六世班禅的进京祝寿: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文物

中国西藏网讯 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喜是杰出的藏传佛教领袖、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公元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赴京朝觐拜贺乾隆皇帝70大寿,这是自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之后,第一位进京朝觐的班禅,是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朝觐之后又一富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盛事。

目前,六世班禅东行留下的大量文物还完整地保存于故宫博物院,而宫廷赐品也深藏于扎什伦布寺中。近日,由故宫博物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联合主办的“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首次系统展示了六世班禅向乾隆帝进献的贺礼、乾隆帝赏赐给六世班禅的礼物。

图为乾隆帝赐六世班禅玉册,扎什伦布寺藏。摄影:孔夏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三日,乾隆帝派隆福安、和珅两位大臣将颁赐的玉册、玉印为六世班禅送至须弥福寿之庙,并用满、藏语宣读了册文。册文中除了追溯班禅转世系统的源流和六世班禅朝觐的背景外,还特别提到赏赐玉册、玉印是“特加殊礼”。

图为谢墉书弘历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册(复制品),故宫博物院藏。摄影:孔夏

乾隆为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特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建造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此书册记录了这一历史。书册经折装,上下面板裱织锦,全册选用磁青纸以金汁书写。扉页、拖尾页分别绘释迦牟尼佛及韦陀,画风为典型乾隆宫廷风格。正文以缠枝花卉纹为框,乌丝栏,一开十行。

图为靶碗,故宫博物院藏。摄影:孔夏

此靶碗旧藏养性殿,上有墨书满、蒙、藏、汉四体文字。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六世班禅在热河避暑山庄觐见乾隆帝。靶碗则是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三日班禅觐见乾隆帝时所进宝物之一。由于乾隆帝对靶碗颇为喜爱,故清宫造办处曾先后仿制了三份,并为其配制了银胎绿珐琅嵌宝石盖,就总体风格而言,这些器物均属錾胎珐琅,在工艺上采用了独特的“高纯金嵌法”,并以红宝石、钻石、松石等组成花叶图案镶嵌在透明的绿珐琅上,具有17至19世纪印度珠宝装饰工艺的特点。此件靶碗为清宫造办处的仿制品之一,原件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为嘎巴拉碗,故宫博物院藏。摄影:孔夏

嘎巴拉碗配金质碗盖、托座及底板。碗托座为有底三角形,束腰上焊有三个小骷髅头,外壁饰有火焰纹。托座底部刻有藏、满、蒙古、汉四体文字“大清乾隆敬制”。梯形底板表面周錾海水江崖及螺旋式火云纹,之下亦有四体“说语”。此碗为六世班禅于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于宁寿宫念经时进献,原藏于宁寿宫。

图为吉祥天母,故宫博物院藏。摄影:孔夏

吉祥天母是藏传佛教中十分重要的护法神。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六世班禅率章嘉胡图克图、敏珠尔胡图克图、岁本堪布等人至紫禁城宁寿宫内为乾隆帝念经,此吉祥天母为六世班禅当时进献。

图为锦囊及鱼式烘药器(17-18世纪),故宫博物院藏。摄影:孔夏

烘药器铜制,中空,鱼嘴处有一孔以供火药出入,火药贮藏其中既可以防潮,又便于倒出使用。鱼背上有一金属系环,可与腰带相连,方便携带。鱼身表面錾刻缠枝铁线莲,鱼眼嵌红宝石。此烘药器为六世班禅于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于宁寿宫念经时进献。

图为《薄伽梵白伞盖佛母奉献修持如意甘露瓶成就仪轨经》,故宫博物院藏。摄影:孔夏

六世班禅朝觐期间,乾隆帝敕谕其从佛经中纂辑一精深秘传,以便广宣佛教,利益众生。六世班禅奉旨撰写了此经,之后乾隆帝又下令将其翻译成满、蒙、汉三种文字,并刊刻印行,使之广为流传。

1780年六世班禅的朝觐,充分映显了西藏地方广大僧俗群众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信念和意志,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巩固和提升了中央政府统一领导的权威,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团结。(中国西藏网 记者/孔夏)

猛犸象牙合法吗

蝈蝈图片大全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