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鲁山砚的奇妙之旅:中州访砚录

11-26

鲁山砚的奇妙之旅:中州访砚录

作者与鲁山砚发掘者付增志在驻鹰城办事处

最早了解鲁山砚的信息,只得到五个字:鲁山紫石砚。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退伍老兵傅增志先生凭着对中华砚文化的情怀,硬是把这历史遗珍,做得风生水起。

笔者也为之感动,中原访砚,必去鲁山。11月12日,郑州出发,搭上早班高铁,八点多就到达平顶山。从出站口自动扶梯上来,傅增志先生与他的鲁山砚团队合作者高国卿先生等四人,已等候于此。虽初次相见,却如故友。

作者与付增志、高国卿

冬寒料峭,雾锁鹰城。一大碗李记胡辣汤,充饥却寒,立见能量满满。笔者有幸成为鲁山砚驻平顶山市办事处的第一位访客,稍事休息,整装出发,寻坑觅石。

笔者查阅明清时期鲁山史志,最终从清嘉庆董作栋纂修的《鲁山县志》查得记载:“簸箕山,南十八里,洪山之东。其形如箕,上有白塔寺。山多紫石,可作研。”卷七地理志.山川中“山多紫石,可作研”7个字,表明鲁山砚并非新开发砚种,其始时不晚于清中期,使鲁山砚的历史有了文献佐证。

鲁山砚在史书上有记载

第一站自然去簸箕山寻觅紫石。

簸箕山在马楼乡薛寨村,寺庙前电子地图定位商峪口村,位于鲁山县稍东偏南,距县城车程13公里,步行约10公里。山不高,车能到达白塔禅寺山门前。塔及寺今犹在,当属新修。作为鲁山砚的“发源地”,傅增志先生先前已踏勘多次,发现些零星紫石,却无法看到山体矿脉。此行适遇修建高速公路,簸箕山前的小山包,被横截而剖,有幸能目睹沉睡亿年山石真容。在施工现场,散落的石块,多呈紫色,石粗而糙。簸箕山紫石,从石理和质地看,并非治砚良材,或许我们尚未找到古人采石矿脉。

在簸萁山砚石坑口

鲁山县,地处豫中西部,古名鲁阳,自汉置县有2000多年历史,是造字鼻祖仓颉故里,曾孕育出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唐代文学家元结、宋代名将牛皋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文人众多,自然形成砚台的需求。就地取材,凿石为砚,成就了簸箕山紫石砚的历史传承。

观赏晒衣山白石

第二站去晒衣山观赏白石。

从马楼乡东行20多公里,抵熊背乡晒衣山。山甚高,因开矿而修筑了公路。作为工业原料,被大量采取,山头被削去一半。目前,当地政府已封山禁采。

从停车的山腰,望到对面的晒衣山矿区,其山峦犹如巨型雪石盆景,壮观而又妖娆。绕过山岙,来到宕面,观其白石,伴生着滑石、叶蜡石等多种矿石,质地软硬悬殊,纹理交叉杂揉。所以,要选到一块纯净的制砚之材,实非易事。

晒衣山砚石矿口

晒衣山的白石,作为鲁山砚,被傅增志先生命名为芙蓉石。其石似肇庆白端,如房山汉白玉,更象息县珉玉。清白晶莹,间有红丝褐纹,为研朱砂之佳砚。笔者将鲁山芙蓉石、蔡州白石和林县黄华玉石,并称为“豫砚三白”。蔡州白砚几近湮灭,黄华玉砚零星有见,而芙蓉石砚已在老兵傅增志手里成为一珍,得以光大。

鲁山砚——尧山璞砚

这晒衣山得名,与光武皇帝刘秀的民间传说有关。更始元年(23年),王邑、王寻率军西出洛阳,南下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与严尤、陈茂两部会合,迫使刘秀的部队从阳关(今河南省禹州西北)撤回昆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时至夏天,炎热非常。刘秀落荒而逃,跑到一座山上,人困马乏。看到山沟里溪水清澈,就下去洗澡涤衣。晒衣服时,刘秀发现酸枣树的针刺都是朝上的,怕刺破衣服。随口一说:树刺若是朝下便好。刚说完,酸枣树朝上的针刺全都没了,刘秀就把衣服晾晒在树上。自此之后,酸枣树的刺都是朝下的了,晒衣山也由此得名。现如今,这里已开发为景区。

鲁山晒衣山

第三站去岳家坡探秘多彩宝藏。

次日清早,傅增志先生原本想带我去赵村龙溪,看石质最好的坑口。无奈我买的是下午1点的高铁票,只能留下点小遗憾了。赵村镇在县西五十公里,来回要几个小时。

傅先生还是不想错过“显宝”的机会,一大早拉我到梁洼镇的连沟村岳家坡。车停村边,几个路口都被砖墙或围栏堵死。一直绕到村尾,才踏着“羊粪”小道进入山坡。应该是一个大项目的工地,大片的土地即将被开发。工程车的作业,也让我们幸运地看到了山体的内部结构。令人惊叹的是,它没有矿脉,或大或小的石块,静静掩埋在山坡的土层中,独立成块。

鲁山岳家坡砚石坑口

这里属秦岭的余脉,伏牛山下,绵长数公里的山坡。清嘉庆董作栋纂修《鲁山县志》云:“伏牛山,西接卢氏,东抵嵩县,及鲁山县西。盖山毗连数境故也。伏牛当即伏流之。”鲁山县为太古时期浅海地貌所形成的沉积岩,由南向北的造山运动,使地壳隆起成山脉,露出地表。同时经火山高温灼烧,而形成优质沉积岩石料,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大自然亿年之造化,给人类无限之恩泽。

上海图书馆收藏道光十三年(1833)后知县郑銮所修《鲁山县志》残存卷3、7两卷。《卷七.土地志》下领山川、水利、古迹、物产等十小目。物产目,最为赡富,亦最有价值。此专记特产,多有以前诸旧志不载之品种。计有稻、石炭、山茧、楮皮纸、水晶、文石、紫石、石髓、松烟、漆等23种。每种一条,详述之。如水晶条:“品不必皆产于水,统谓之水晶者,从元胎也。西山所产皆墨晶、 茶晶,由山水冲激而出。巨者围尺许,小者亦径寸,多六觚棱,天然不假雕琢。土人或呼为石,或呼为老君錾,不知爱惜,见者终不一顾。贾胡知之,劘为镇纸,切为印章,近且制酒器。作叆叇矣。货恶其弃于地,吾故表而出之”。惜未详细引用文石、紫石条目,笔者查国图数字馆未见此志。

鲁山砚石木纹石

在工地现场,大量的石块露出地表,堆放在一起。这里不象簸箕山的紫石、晒衣山的白石那么单纯,而是五彩纷呈,千姿百态。有洮河砚的绿、尼山砚的黄,也有如青州临朐的红丝石、苏州㠛村的澄泥石,还有松花砚的木纹、罗纹砚的雪脂。石色丰富,纹理奇丽,应有尽有,犹具座拥石品标本宝库之感。

傅增志先生和他的团队,几年来踏破铁鞋,寻觅砚石。鲁山的高山峻岭、沟壑坡坎,印满了他们的足迹。至今,已探明了50多个坑宕,发掘出20多种治砚之石。尤其是赵村镇佛山坑系列的砚石,下发俱佳,神似歙石。

早年傅先生赠予的一方《博古青莲》砚,石出佛山龙溪,水津籽料,色泽黝黑,质细温润,金音清脆。用古梅园大风墨试砚,研磨无声,滑若丝绢。百圈后墨色发亮,停墨数分钟后,墨面泛油。现在,《博古青莲》砚成我案上之物,与之朝夕相伴。

虽然赵村镇佛山坑没有成行,但上日晒衣山下来,傍晚时分,参观了鲁山文博园砚文化展厅,和蕴宝圆砚石标本仓库。在时明时灭的灯光中,看到砚石标本中的长眉、细眉、金星、金晕、水波纹、鱼子纹等十多种石品。最后靠手机照明,仔细观察其细腻的石质和丰富的纹理,几可与歙州之石媲美。

鲁山砚展厅

更为欣喜的是看到当地政府对鲁山砚的传承发展非常重视,县政府领导李杰先生、县政协副主席李怀海先生专门会同文联、文史委领导及石文化爱好者,与笔者共同研讨鲁山砚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鲁山电视台民生栏目组主任赫连建国先生、县教育局宣传科领导安彦瑾先生,全程参与了考察活动。有理由相信,鲁山砚这一遗珍,一定会展现出更加璀璨的文化魅力,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一张金名片。(作者:张翔 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张翔,浙江湖州人。中国民协砚文化委员会常务理事、砚文化研究专家。著有《众砚争辉》等专著,《中华砚石谱》正在编写中。

蓝水晶五行属什么

古钱币图片及价格光绪元宝光绪元宝光绪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