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5.18国际博物馆日珍宝展示:清道光霁红釉玉壶春瓶背后的故事

05-18

5.18国际博物馆日珍宝展示:清道光霁红釉玉壶春瓶背后的故事

清代道光霁红釉玉壶春瓶


清道光(1821年—1850年)

高29.8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10.7厘米

20世纪70年代征集

唐山博物馆藏

撇口、细颈、溜肩、垂腹,圈足外撇。外施红釉,瓶内及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款。釉色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似红芸豆色,略发灰,色泽深沉而安定。器型完整,款式规范,是一件精美的清代道光官窑瓷器

· 官窑 ·

官窑又称御窑,是指专门为明清宫廷烧造使用和陈设瓷器的皇家窑厂,设于今江西省景德镇珠山。与管理相对松散的其他官窑不同,御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严格管理瓷器的生产。作为独步天下的皇家窑厂,御窑占据了最上乘的制瓷原料,并从各地征聘能工巧匠,不计成本,在继承前人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研制新的瓷器品种。景德御窑生产的瓷器,仅供宫廷使用,严禁流向民间,是千金难买的珍品。烧造符合皇帝审美标准的精品瓷器,是景德御窑的最终目标。因此,御窑瓷器,精美绝伦,是明清两代瓷器的最高峰,也汇聚了中国陶瓷史历代成就的集大成者。


玉壶春瓶

玉壶,最初的含义就是玉制作的壶,或者像玉一样的瓷壶。有诗云:“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赋:“冰壶先春,冰心可鉴”。“春”指的是酒,唐代时人们多称酒为春,后代沿用。至今为止,许多酒的名字仍然叫某某春,如景阳春、五粮春等。玉壶春也被认为是一种酒的名字,而这种酒必有一定的知名度,以至用来装玉壶春酒的瓶子也盛行起来,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的造型就称为玉壶春瓶。


霁红釉

霁红又称祭红,是景德镇的陶工在明宣德时期创烧的著名红釉品种,它是以铜为着色剂,生坯上釉,置于还原焰气氛中,在1250℃-1280℃温度下一次烧成。釉色深沉,釉面光润,釉中无龟裂纹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它以铜为呈色剂,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有的祭红釉料配制时,还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碾成粉末掺入其中,不惜工本。祭红釉是利用铜在还原气氛下呈现红色烧制而成,但这种生产气氛不易控制,因而十分名贵,明中晚期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色泽更加艳丽、多样。


“祭红釉”名字由来

相传明朝宣德年间,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鲜红色的瓷器祭奠日神,于是诏令设在景德镇的督窑官加紧烧制。但是,窑工们多次试验,就是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祭器来。督窑的太监每日督促、鞭打窑工,并且把一部分人关进监狱,声称再烧不出皇帝催要的红釉瓷器,就要杀人了。一位老窑工的女儿,听到消息非常担心,跑到了御窑厂,发现她的父亲也被督窑官投入了大牢。悲愤的女儿纵身跳入了熊熊的窑火当中,用自己的生命抗议督窑官的暴行。两天后,当窑工们打开窑炉时,惊奇地发现,烧成的陶坯呈现出鲜血一样的红色。红色的祭器烧成了,人们说这是老窑工女儿的血染红了陶坯,于是就把这种红色的陶瓷,称为祭红。

· 藏品小故事

20世纪70年代唐山文教局在县区征集收购了一些明清官窑瓷器,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夕这批瓷器送到山海关展览,幸运的躲过一劫。震后文教局将这批展品从秦皇岛撤回,存放在电影器材站,又搬到临时简易房,没有藏品库房,人们也没拿这些东西当宝贝,放在筐里塞到床底下。这辗转的过程,听起来胆战心寒。如今这些瓷器收藏在唐山博物馆里,安放在定制的锦盒中,建账、建卡、编目、清点、核对、研究、展示,也算有了最好的归宿。


图片提供:赵薇

参考资料:《唐山记忆》

宠物交易APP

黑发晶五行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