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中华茶座:马子恺谈茶文化

10-30

中华茶座:马子恺谈茶文化


中华网山东报道 书画大师许麟庐先生称赞他“熔甲骨秦汉文字为一炉,创出个人风格又不失篆书法度……无论章法布局均达到大家手笔”;

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亦对他赞赏道“子恺同道手制颇具匠心,正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饶有情趣”;

韩美林先生曾书大字称赞其为“小石大天,不宗凡马”;

西泠五老之一九十高龄的林乾良先生以甲骨文题赞曰“山东名家,西泠同社,诗书画印,可称四绝。为人善,有古风。艺既高,德如之。天下知其才,大众好其作,如圆月之在中天。”

他,就是马子恺。

他是当代国学艺术名家、文化学者、书画篆刻家……,他还有另外一个自己引以为傲的身份,就是泉城济南的儿子。

为了古篆和国学的研学和发扬光大,他长期躬耕于首都北京,巡展的足迹遍布海外,但他却在诗中常说“我爱我家山……”

济南,是他艺术的原点,更是他终生的眷恋。在这个暖秋,济南的红叶谷已遍山尽染、如火如荼,马子恺再次返回故乡,做客中华网山东《中华茶座》,讲述他与济南、与古篆、与西泠的不解情缘……

济南名士多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的这句诗是济南人的骄傲,但听到我们称赞“马老师是当代济南名士。”他却谦虚地表示“不敢当”,但自己确实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我们家几代人都生活在趵突泉和大明湖附近,是被济南的泉水滋养长大,那时的老城区很小,很多书画名家都住在这片,离得不远,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喜爱书画的我有幸从小就有机会跟各位先生请教……”

泉城之子的故事就从泉水边开始……

“回想起来,最感恩的应该是我的启蒙老师陈左黄先生。当年陈老名气相当大,但是又非常谦逊,他只是一名雕刻厂的工人,刚解放时被聘请去当干部、当教授,他都婉拒了;后来在书画市场非常热闹的时候,他也坚持自己的艺术品不抬价、不跟风。更难得的是他没有一点架子,尤其是对年轻人。他问学非常好,但当时物质条件不好,他就把自己舍不得用的宣纸给我们用。”马子恺感慨道,或许是老先生高洁谦和的人品性格,使他得享95岁高寿,“这一生我做事,总有他的影子。”

“转艺多师”是马子恺对自己的评价。他从绘画学起,诗书画印都有研究,“绘画上弥菊田先生给我指点颇多,后来经常到蒋维崧先生、宗惟成先生、武中奇先生、魏启后先生家求艺问学,老先生们看年轻人好学,深感欣慰,热情传艺。”后来,青年马子恺又北上首都求学,先在首都师范大学师承欧阳中石先生,后又到了北大受到季羡林、金开诚、彭吉象等先生的影响和指导,回想起来自己的一点小成绩,都离不开这些前辈老先生的栽培培养。

济南,可以说是马子恺艺术的原点,由此出发,他走到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地方,但他永远难忘自己扎根的艺术沃土,不会忘记自己的艺术之树是由清甜的泉水浇灌长大。那些泉边的、湖边的少时记忆时时令他魂牵梦绕,那些学养深厚、高洁谦和的先生们更是影响他一生从艺、为人。“那些老先生们才担得上‘济南名士’的称号。”他说。

月是故乡明

站上更大的舞台,走进更广阔的世界,马子恺依然坚持“常回家看看”,矗立在济南超然楼中的“泰和宝玺”就是他奉献给故乡的礼物。超然楼,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是元代大学士济南人李泂为供回乡居住而建,是一座拥有700年历史的名楼,历代因于战火及灾涝等原因,屡毁屡建,2007年再次规划重建,很快成为了济南“网红”新地标,每天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市民和游客参观“打卡”,这其中也有马子恺的一份贡献——由他篆刻而成、号称“中华第一印”的“泰和宝玺”在此作为镇馆之宝展示,成为这座“江北第一名楼”中的一大“网红”。

超然楼

泰和宝玺

马子恺与泰和宝玺

泰和宝玺铭文

其以泰山墨玉整体雕刻,重达2.67吨;高度为1.545米,是泰山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比例;宝玺周长为2.568米,为孔子纪年;红檀宝座也重达一吨多,高65厘米,寓意宝玺落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四周雕刻水纹寓意是江河湖海,印面篆刻“政通人和”;印的四面以孔子时代文字古篆书刻季羡林先生遗篇名作《泰山颂》。承载着“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泰山、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篆刻”,缩微书房版曾荣获“2015米兰世博会金奖作品”,并跟随马子恺进行了世界巡展,当巡展回到济南时,更是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而马子恺也被济南市文旅局授与首位“旅游形象推广大使”的称号。

“刻一个大大的‘中华第一印’,是我很早就立下的心愿,”马子恺回忆,“这座印落成不知不觉间竟然超过十年了,如今,第一、第二对我来说不重要了,我只是想为后人留下一份文化遗产。”

红叶谷《天开鸿运》牌匾

而送给家乡的第二份“礼物”或者说“文化遗产”,就是为济南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题写的巨匾《天开鸿运》,寓意“赏红叶、走鸿运”、“游红叶谷、享鸿运福”的美好祝福;其匾长6.01米,宽1.63米,比山海关的匾额长度还多出0.11米,宽度多0.08米,可以称作为新时代的“天下第一匾”。马子恺说,济南红叶谷是全国最大的红叶观赏区,比北京香山大很多倍,现在正是红叶最好的时节,应该满山满谷红遍了吧,而门楼正面的“红叶谷”三字牌匾正是恩师陈左黄先生的墨宝,自己能受邀继恩师之后留下翰墨,既荣幸又感动。

站在北京、走在全球,再回望济南,马子恺百感交集。他感叹济南比起过去,如今发展简直是日新月异,隔一段时间回来,经常感觉就认不出来了。“作为省会,它将山东乃至全国各地的精英聚集于此。自古济南名士多,当今的济南名士更多,但济南人的性格温和、不张扬,我自己也如此,无论走到哪里都遵循小时候恩师和长辈的教诲。”马子恺道,“我感激恩师们,更多的是教导我们怎么做人。做艺术每个人有不同个性、不同观点,但做人做事,还是有一段真道理。”因此,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做贡献在马子恺看来是责无旁贷的。能为美丽的泉城做一点点事,他感到很自豪,能给后人留下文化遗产,也很欣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明月永远悬挂在天空,为马子恺照亮前进的方向,也指引着“回家”的道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正诉说除了这位多年游子的心声。

西泠马子恺

西泠印社社员,是马子恺的另一个头衔。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今年迎来了120岁的生日,而这120年中,全球社员累计才五百多人,其中诗书画印全面涉猎的更只有百余人。作为一个年轻的印人,有幸成为其中一员,马子恺感到无上荣光。11月10日,西泠印社将在杭州孤山举办120周年庆典,马子恺也将作为山东印人的代表前往庆贺。谈起加入西泠印社的经历,马子恺感慨到“有追求就有收获,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机缘。”

入社十几年,但追溯自己和西泠印社的缘分,马子恺细数,已经三十多年了。西泠印社最早的社员是江沪浙一代的艺术家,后来拓展为全国、全世界的篆刻艺术家全面交流的最高平台。而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慕名前往拜师访友,他的篆刻艺术也得到了杭州山山水水的滋润。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成就了他加入西泠印社这一印人景仰的团体。

虽然加入了每一个印人都仰羡的西泠印社,马子恺依然不忘自己的家乡。1986年前,山东还没有自己的印社,其年他就和山东、济南的印友共同筹办了“漱玉印社”,填补了山东在印文化方面的一大空白。该社是山东省书法家协会老秘书长邹振亚先生,借鉴济南名泉“漱玉泉”和李清照的《漱玉集》之名而定,并派代表多次参加了国际印社联展。从此,山东大大小小的印社也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多了起来。

童年由绘画进入艺术的门槛,青年到中年时期,马子恺更集中精力在书法和篆刻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中华网山东董事长梁洪文与马子恺是渊源深厚的多年好友,看着他一路从青年步入盛年,艺术造诣日臻成熟,艺术品格历久弥坚,一直赞赏有加,对其艺术工作更不遗余力地支持。


马子恺 《中华艺术空间》 篆刻

此次作客《中华茶座》,他为中华网山东陈列名家书画真迹的“中华艺术空间”现场篆刻了一方宝玺,作为空间的印记标志。

马子恺《长乐无极》古篆书法 138cmx34cm


马子恺《日进无疆》古篆书法 50cmx100cm

他同时即兴手书了“长乐无极”“日进无疆”两幅墨宝,一并赠予中华网山东,以此感谢家乡媒体朋友对其艺术道路的长年支持。

在刻印的结尾,马子恺特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落款“西泠马子恺”。

马子恺在中华网山东“云间画室”现场篆刻《中华艺术空间》宝玺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陈雅雯

摄像/陈旋

摄影/金德锋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茯砖茶的功效与作用

光绪通宝多少钱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