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明朝四大黄氏宗祠的历史与文化

04-09

明朝四大黄氏宗祠的历史与文化

黄氏祠堂作为黄氏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便开始了萌芽,到宋代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这四座始建于明代的黄家宗祠,传黄氏家族精神,扬黄氏家族风采!


江边黄氏宗祠

江边黄氏宗祠位于东菀市企石镇江边村的隔塘自然村和大围自然村交界处,占地面积654平方米。据《江边黄氏族谱》记载,江边黄姓先祖在南宋时,因战乱从江夏几经周折南迁定居于江边,明朝嘉靖年间,黄家先贤黄学伊中举出仕为官,官至江西抚州通判,在他的倡议之下,在此兴建了黄氏宗祠。清朝咸丰九年,黄氏先贤黄龙韬因征剿太平军有功,受朝廷封赏后,对祠堂进行了重修。

江边黄氏宗祠的正门是斗拱牌楼,高宽各12米;二、三进各设有明天井兼回廊,三进另辟有左右厢房。江边黄氏宗祠布局合理,宽敞、明净、庄严、大方,祠内保存有明朝海瑞题赠的楹联一副,有黄学伊题书的正门牌匾,有清光绪皇帝嘉奖族人黄龙韬为“振威将军”的木刻圣旨。1992年,江边村村民集资修葺了黄氏宗祠,1998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大宗祠

黄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区长洲村,建于明万历年间。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在清代、民国20年、1998年均进行了重修。黄氏大宗祠规模布局颇大,面积达到了1600平方米。该祠坐北向南,三进三间布局,中、后座置有左右厢房,中座左厢房曾是乡绅聚会的地方,右厢曾作烟洲学校第三分校。

黄氏大宗祠是抬梁式木架构建筑,前檐置圆盘形坐斗和如意斗拱,雕龙托脚。硬山式顶,用蚝壳作外墙,龙船脊灰雕、隔扇装修部分木雕与精湛的灰塑、砖雕艺术品均保存完好,充分体现了黄氏家族先辈们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1939年,中共一区区委曾在此举办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1990年黄氏大宗祠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山黄氏宗祠

前山黄氏宗祠是一座始建于明代中期的黄氏家族祠堂,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仙屿公园东角。前山黄氏宗祠的正厅祀奉河南固始祖隋内阁大学士黄隆公第八子黄推公后裔可济公和孔氏孺人之灵位,左右分设绅衿孝节堂,两厢为诗书礼乐四房先祖的神龛灵牌。前山黄氏宗祠原是春祀秋祭和读书习字为一体的黄家家庙祠宇。

前山黄氏宗祠曾一度被区公所和国营茶场占用,如今遇上了盛世才得以原璧归赵,但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势将倒塌,祠内设施也破损严重,后经多次修缮见效甚微。祠堂是一个氏族兴衰的标志,是缅怀先人、弘扬宗功祖德和祭祀的场所。黄氏家族族孙黄攀银、黄华弟、黄年龄、黄攀炽、黄承佺和黄丽媚(女)等人为首倡议重修,并带头捐资,激发了黄氏宗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自发投工投劳和捐资,于2008年择吉鸠工修葺,使本祠宇焕然一新,重现了昔日的风采。


浙江温州龙湾区黄氏宗祠

龙湾黄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萼芳村,黄氏先祖黄良遇从乐清迁居,选择二都街边定居,是萼芳村黄氏的始迁祖。黄氏宗祠前面原有一个较大的池塘,俗称祠堂丼,其实是原永兴堡内河。池水尚清,成为附近村民洗衣洗菜之场所,也是附近小孩玩水的地方。时有人在此垂钓,有人在此养鸭鹅之类的。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池塘逐渐被人填埋建房,淡出人们的视线。

清康熙五十二年,黄氏十二世黄东华在家办蒙馆。乾隆十二年改名为永场书院,主要教授学童识字和道德知识,现百姓习惯叫这个地方为“书院角”。乾隆十五年,迁入黄氏宗祠续办。光绪九年,永强书院并入了罗山书院。办学时间达170年,为地方培养了很多人才。永嘉盐场官程云骥特赠“永强儒宗”四字,以表彰黄氏家族为地方培养人才,可惜其匾额于“文革”中,随家谱被焚毁。

黄氏宗祠是凝聚黄氏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黄氏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是每一个黄家人都必须知晓和了解的地方。这四座始建于明朝时的黄氏宗祠,是黄家先祖遗留给我们每个黄氏族人的瑰宝,是天下黄氏归一家的希望!

中国斗鱼多少钱一条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