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品鉴网

2020年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揭秘背后原因

03-20

2020年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揭秘背后原因

3月19日,2020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新鲜出炉,巩义双槐树遗址、淮阳时庄遗址、伊川徐阳墓地、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以及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荣获殊荣。此外,渑池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被专家推选为特别关注考古新发现。

为什么它们能获选?这些发现有何考古价值和学术意义?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带你一起探秘。

遗址位置图

“河洛古国”新发现4300平方米夯土建筑群基址 堪称中国最早“宫殿”

2020年5月,在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洛古国”,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介绍,经过考古发掘,“河洛古国”新发现了4300平方米夯土建筑群基址、大型院落布局,已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开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形制之先河,堪称中国最早的“宫殿”。

最新发现的宫室建筑群位于三重环壕的内壕中部、中心居址区以南。

中心区总图

据现有发现,主体建筑以道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其上建筑密布,目前暴露有3处大型院落,其中一号、二号院落布局较为清晰。

其中,二号院落“一门三道”门道遗迹,与二里头一号宫殿建筑,偃师商城三号、五号宫殿建筑门道遗迹以及更晚的高等级建筑门道基本一致,凸显了双槐树大型建筑基址的高等级性和源头性。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围绕双槐树周边的郑洛地区、黄河两岸星罗棋布的同期数百处仰韶遗存和城址,拱卫着都邑‘双槐树’,显示出双槐树是这一时期华夏集团的政治中心,而这个时期正处在历史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双槐树‘河洛古国’是华夏正脉。”

遗址位置图

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发现疑似种植牡丹迹象

洛阳城玄武门遗址,隋唐时期宫城大内北门,南对工程正门应天门,北对宫城北门龙光门,门内是大内宫殿区,门外是护卫宫城驻军所在,位置十分重要。

这里曾发生过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政变——“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还唐,唐中宗李显复位。但是,在史书文献上,关于隋唐洛阳城玄武门建制等记载寥寥,时隔千年如今“重现天日”。

宋代花圃遗迹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队长石自社介绍,在考古发掘中,发现该处遗址是唐宋两代遗迹的叠压,城砖上留有的千余年前匠人留下的手印清晰可见。同时,还发现了花圃,有疑似种植牡丹的迹象。

同时,出土了不少城砖、板瓦、筒瓦、瓦当、脊饰等建筑构件及瓷器等生活用品,厘清了应天门、玄武门等宫城建筑群的空间关系。

遗址中出土的瓦当

从功能上看,应天门不但是一座门,在形制和功能上更是一座礼制建筑,是举办众多大型礼制活动的场所;而玄武门则是宫中军事事件的主要发生地,门外有驻军守卫,对整个宫城起着保护作用。目前遗址主体部分已经初现,但在玄武门遗址南侧发现了一座内瓮城遗址,这座内瓮城作用是什么呢?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时庄遗址分布图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粮仓城邑”

淮阳时庄遗址是2019年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时庄村发掘的,历经两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28座分布集中、形制多样的夏代早期粮仓遗址,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用于粮食集中存储的“粮仓城邑”,为研究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赋税制度和治理体系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材料。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院副研究员曹艳朋介绍,考古人员在仓储遗迹底部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成分,以及用于地面铺垫或编织物的芦苇类植物成分。

地上式粮仓俯拍图

曹艳朋说:“夯土围墙和粮仓建筑都坐落在一个大型的人工建筑台基之上,这显然是经过人工规划的,从测年的结果看,年代在距今4000年到3700年之间,基本定性为夏代早期粮仓,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食集中储备管理的仓城。”

考古学家认为,同类性质的遗迹还可见于杞县鹿台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等地,但时庄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最集中,布局和结构最清晰的集中分布的粮仓遗迹。时庄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粮食储备、粮食管理,以及研究早期夏文化或夏代早期国家的构建、社会组织和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徐阳墓地分布区域图

陆浑戎王族大墓为何出现在中原地区?

2020年年底,洛阳伊川徐阳墓地新发现一座春秋时期大墓,这一发现进一步印证了2600多年前陆浑戎从中国西北迁往中原洛阳伊川的历史,也是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首个戎人遗存,对探索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民族融合与发展方面的史实具有重要意义。

陪葬车马坑

据发掘现场负责人吴业恒介绍,这座标号为M15的墓保存完好,随葬器物主要有饕餮夔纹铜编钟、编磬、玉璜、玉扳指等,且墓葬周围分布有陪葬车马坑。“车马坑陪葬对应的是高等级贵族墓葬,另外,从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青铜礼器来看,应该是一座王级大墓。”吴业恒说,这也是徐阳墓地考古发掘的第二座王级大墓。

15号墓表现出的文化融合与嬗变,体现了中华文明有容乃大,是中华文化五千年兼收并蓄民族融合的实证。

15号坑出土器物(局部)

除了一些马牛羊头蹄等戎人祭祀的特征外,该墓葬群还出土了中原地区较为罕见的单耳罐陶器以及螺旋形金耳环和鎏金铜质挂件,这些都是典型的戎人习俗和装饰。

“无论从时间、地域,还是规模、习俗上看,徐阳墓地都与春秋时期活跃在这一区域的陆浑戎对应”,吴业恒介绍说。

石圆形器上的“光和三年造”纪年题记

白草坡东汉陵园出土“纪年”器物 基本确认墓主为汉桓帝

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位于伊滨区庞村镇白草坡村东北,是洛南东汉陵区中距离当时都城最近的一座帝陵。2006年至2007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郑西高速铁路建设,曾对白草坡东汉陵园进行过初步调查和发掘。2017年起,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的考古工作重新启动。

近年,考古人员陆续在该陵园遗址发现院落、房址、天井、廊道、水井、道路、排水渠等遗迹,对陵园的整体布局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然而,这座陵园下究竟埋葬着东汉哪位皇帝,谜题一直没有解开。

地穴式遗迹

根据文献记载,距离洛阳城最近的一座东汉帝陵是汉桓帝的宣陵,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虽然符合这一条件,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有力的证据支撑其是汉桓帝宣陵这一推论。

据洛阳市文物考古院专家王咸秋介绍,2020年年底出土了一件圆形石质器物,为这一推论提供了实证。石质器物外壁刻有“光和三年造”字样,其中的“光和”为汉桓帝的继任者汉灵帝的年号,而汉灵帝文陵位置已经确定位于邙山陵区,因此此石器应是汉灵帝为汉桓帝修建陵园时制造的,从而基本确认百草坡东汉陵园是汉桓帝宣陵。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度重要考古成果众多,竞争非常激烈,但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以及河南伊川徐阳墓地3个考古项目以其罕见且独有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最终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来源:大河网)

来源: 河南发布

宠物论坛有哪些

2021年养狗新规江西